新聞網首頁  
創新驅動發展是新型工業化的力量之源。
每日觀察 新型工業化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當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   一、中國式現代化對新型工業化的新要求   光明網發表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
更多 >>
 最新論題  
  •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 產業協同構建京津冀增長極
  • AI產業兩條腿走路才更穩健
  • 首套房利率調整“管熱也管冷”
  • 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主要內涵和任务
  • 新型工業化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用好5.5G數字創新“加速器”
  • 馬斯克中國行對國內車市的三點影響
  • C919商飛邁出產業化第一步
  • 保護老字號商標需下先手棋
  • 數字人民幣歸入現金符合支付發展趨勢
  •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
  • 提振工業經濟需持續努力
  •  熱點論題 更多 >> 
    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挑戰與應對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人口規模下降是21世紀的全球趨勢。中國人口負增長比預期提前約10年。人口負增長給國家綜合國力、競爭力、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正負效應客觀存在。區別於其他國家,中國人口下降速度快、窗口期…
  • 農機跨區作業關係糧食安全(2023/06/03)
  • 中美經貿關係改善的突破口在哪(2023/05/30)
  • 更加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2023/06/02)
  • 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釋放的積…(2023/06/02)
  •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2023/05/24)
  • 破壁除障,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2023/05/29)
  • 兜牢“老有所養”底線(2023/05/29)
  • 普惠養老服務缺口怎麼補(2023/05/28)
  • 對“中特估”的三個誤解(2023/05/26)
  • 讀懂中國人口的“變”與“不變”(2023/05/24)
  •  財經時評 更多 >> 
    “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透露出…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7月30日召開的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的會被視為決定下半年中國宏觀政策的最重要的會議,因而備受關注。   搜狐財經發表經濟學家馬光遠文章表示,從會後發布的公報的內容看,亮點頗多…
  • 發力關鍵環節改革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2019/06/03)
  • 馬興瑞: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2019/06/04)
  • 胡月曉:貨幣平穩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2019/06/03)
  • 生產擴張需求放緩:5月製造業PMI重回…(2019/06/03)
  • 北青報: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一舉多贏(2019/09/21)
  • 徹底打破樓市路徑依賴(2019/06/02)
  • 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路徑日漸清晰(2019/05/31)
  • 科創板:先重塑股市生態,再談賺錢(2019/06/01)
  • 政策協同紓困民企 金融服務再添柴(2019/05/31)
  • 封鎖華為其實是孤立美國自身(2019/05/30)
  •  中國格局 更多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主要內涵和任务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待,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准确把…
  • 產業協同構建京津冀增長極(2023/06/05)
  • 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2023/06/05)
  • 數字人民幣歸入現金符合支付發展趨勢(2023/06/04)
  • 用好5.5G數字創新“加速器”(2023/06/04)
  • C919商飛邁出產業化第一步(2023/06/04)
  • 建構數字勞動的分配正義原則(2023/06/02)
  • 提振工業經濟需持續努力(2023/06/03)
  • 從10%到60%:國產大飛機之路“9”…(2023/06/03)
  • 數量的快速增長折射經濟活力(2023/06/03)
  • 以標準化建設提升基本養老服務質量(2023/06/02)
  •  三農問題 更多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主要內涵和任务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待,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准确把…
  • 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2023/06/05)
  • 探索藏糧於林 踐行大食物觀(2023/05/14)
  • 農機跨區作業關係糧食安全(2023/06/03)
  • 做好農民工就業這篇大文章(2023/05/28)
  • 以產業振興為基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3/05/26)
  • 聚焦鄉村產業發展關鍵領域(2023/05/25)
  • 高度重視提升農業軟實力(2023/05/25)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2023/05/24)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邏輯與路徑(2023/05/21)
  • 發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2023/05/21)
  •  經濟戰略 更多 >> 
    新型工業化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當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推進…
  •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2023/06/05)
  •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2023/06/05)
  • 產業協同構建京津冀增長極(2023/06/05)
  • AI產業兩條腿走路才更穩健(2023/06/05)
  • 把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方向(2023/06/03)
  • 建構數字勞動的分配正義原則(2023/06/02)
  • 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競爭優勢(2023/05/29)
  • 保障供應鏈安全的四項舉措(2023/06/01)
  • 努力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2023/05/31)
  • 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優勢(2023/05/31)
  •  世界廣角 更多 >> 
    推進“一帶一盟”對接,打造互利合作新格局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5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歐亞經濟聯盟第二屆歐亞經濟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習近平強調,中方真誠希望,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走深走實,各國團結協作、…
  • 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作出重要貢獻(2023/06/02)
  • “印太經濟框架”充滿排他與脅迫(2023/06/02)
  • 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2023/05/24)
  • 中國—中亞機制助推共建“一帶一路”(2023/05/27)
  • 以全球視野看待並合力發展RCEP(2023/05/23)
  • 旅遊合作助力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2023/05/21)
  • 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中國經濟發…(2023/05/12)
  • 為共建“一帶一路”譜新篇(2023/05/19)
  • 日本經濟“灰犀牛”腳步聲漸近(2023/05/17)
  • 用好這些抓手推動全球發展合作(2023/04/25)
  •  外經博弈 更多 >> 
    推進“一帶一盟”對接,打造互利合作新格局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5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歐亞經濟聯盟第二屆歐亞經濟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習近平強調,中方真誠希望,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走深走實,各國團結協作、…
  • 馬斯克中國行對國內車市的三點影響(2023/06/04)
  • 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作出重要貢獻(2023/06/02)
  • “印太經濟框架”充滿排他與脅迫(2023/06/02)
  • 彰顯自貿試驗區“排頭兵”作用(2023/06/01)
  •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23/05/31)
  • 努力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2023/05/31)
  • 中美經貿關係改善的突破口在哪(2023/05/30)
  •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2023/05/27)
  • 外資穩增彰顯中國經濟吸引力(2023/05/28)
  • 中國—中亞機制助推共建“一帶一路”(2023/05/27)
  •  財經熱圖 更多 >> 
    科學應對 穩健轉型 降息降准既有空間也有可能 兩大自貿協定帶來多重利好 人民幣匯率長期走勢取決… 經濟“春報”數據昭示政… 不動產登記大有文章
     理論探討 更多 >>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正確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
  •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與實踐路徑(2023/05/22)
  • 以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認識中國式現代化(2023/05/21)
  • 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應發揮什麼作用(2023/05/18)
  • 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05/18)
  •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2023/05/16)
  •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2023/05/13)
  • 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底蘊(2023/05/13)
  • 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有堅實國際法依據(2023/05/10)
  • 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2023/04/29)
  • 在準確把握“六個必須堅持”中扎實推進中…(2023/04/28)
  •  產業觀察 更多 >> 
    新型工業化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當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推進…
  •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2023/06/05)
  • AI產業兩條腿走路才更穩健(2023/06/05)
  •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要求和重點…(2023/06/04)
  • 用好5.5G數字創新“加速器”(2023/06/04)
  • 馬斯克中國行對國內車市的三點影響(2023/06/04)
  • C919商飛邁出產業化第一步(2023/06/04)
  • 把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方向(2023/06/03)
  • 提振工業經濟需持續努力(2023/06/03)
  • 從10%到60%:國產大飛機之路“9”…(2023/06/03)
  • 數量的快速增長折射經濟活力(2023/06/03)
  •  財經要角 更多 >>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問題,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 把握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方向(2023/05/17)
  • 數字經濟四大發展趨勢(2023/05/31)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2023/05/13)
  •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鬥(2023/05/06)
  • 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2023/04/19)
  •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2023/04/12)
  •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迫在眉睫(2023/04/11)
  • 中國式現代化與市場化改革(2023/04/10)
  • 科學認識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辯證關係(2023/03/12)
  • 如何理解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2023/02/16)
  •  名家言論 更多 >>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抓好五個堅持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標誌,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問題。會議強調了“五個…
  •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2023/06/05)
  •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2023/06/01)
  • 挖掘工業機器人產業潛力(2023/06/01)
  • 促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2023/05/31)
  • 貨幣政策需進一步發力(2023/05/31)
  • 不斷增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05/29)
  • 以結構轉型為主線深化改革(2023/05/28)
  • 在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上推動創新驅動發展(2023/05/27)
  • 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2023/05/27)
  • 尋找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效路徑(2023/05/26)
  •  台灣經濟 更多 >> 
    姚洋:5.5%的增長接近我們的潛在增長率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設定了5.5%左右的目標值,有些出乎市場的意料。之前很多人預期會給一個區間,比如5%—5.5%。做過計算,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仍然在5.…
  • 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助推兩岸融合發展(2023/03/03)
  • 台灣積累的財富,成了美國覬覦的肥肉(2022/12/03)
  • 熊興:農林22條措施繼續促進兩岸融合發展(2021/03/21)
  • 中評:兩岸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制約與路徑(2013/05/05)
  • 分化社會挑戰民主政治——台灣政治周期及…(2016/05/14)
  • 戶籍制度改革重在賦權和增利(2013/08/13)
  • 大陸“十二五”對接台灣黃金10年(2010/11/20)
  • 去台灣投資新路徑(2013/02/09)
  • 夏斌:應堅持上半年調控方向不動搖(2010/07/21)
  • 戴立寧:直言無忌兩岸股市(2010/10/31)
  •  港澳分析 更多 >> 
    大灣區建設,香港有一大新優勢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隨著通關恢復,很多香港中小企業已開始重視大灣區龐大商機。香港生產力促進局1月31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在822家受訪香港中小企業中,11%目前已經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有銷售業務,其中41%…
  • 香港金管局四十九次出手的底氣(2023/05/16)
  • 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恰逢其時(2023/04/04)
  • 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掀開新篇章(2023/03/21)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大灣區一體化建設(2023/01/07)
  • 香港大手筆裡的大局觀(2023/01/31)
  • 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協同發展(2022/12/29)
  • 北部都會區建設,開啟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新…(2022/10/15)
  • 粵港澳全球招商釋放“先進製造業主場”信號(2022/12/24)
  • 在粵港澳大灣區堅定投資未來(2022/12/22)
  • 審慎發展虛擬資產邁出關鍵步伐(2022/12/20)
  •  民生議論 更多 >> 
    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挑戰與應對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人口規模下降是21世紀的全球趨勢。中國人口負增長比預期提前約10年。人口負增長給國家綜合國力、競爭力、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正負效應客觀存在。區別於其他國家,中國人口下降速度快、窗口期…
  • 首套房利率調整“管熱也管冷”(2023/06/05)
  • 保護老字號商標需下先手棋(2023/06/04)
  • 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 發揮人口的能動作用(2023/05/26)
  • 以標準化建設提升基本養老服務質量(2023/06/02)
  • 更加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2023/06/02)
  • 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釋放的積…(2023/06/02)
  • 貨幣政策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2023/06/01)
  • 在保障居民生活與推進城市繁榮之間做好平衡(2023/06/01)
  • 加快形成人口總量、結構、素質叠加優勢(2023/05/30)
  • 老年人再就業釋放人口紅利(2023/05/30)
  •  金融分析 更多 >> 
    數字人民幣歸入現金符合支付發展趨勢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自2022年12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對數字人民幣和實物人民幣一並統計,即“流通中貨幣(M0)”含流通中數字人民幣。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
  • 首套房利率調整“管熱也管冷”(2023/06/05)
  •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23/05/31)
  • “以我為主”釋放市場化改革效能(2023/06/01)
  • 貨幣政策需進一步發力(2023/05/31)
  • 辯證看待人民幣跨境收付占比上升(2023/05/09)
  • 理性看待银行股估值(2023/05/29)
  • 對“中特估”的三個誤解(2023/05/26)
  • 強化專項債全生命周期管理(2023/05/25)
  • 促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走深走遠(2023/05/25)
  • 疏堵结合促跨境证券规范发展(2023/05/23)
  •  中評視點 更多 >> 
    外貿市場:多元化之路非走不可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推進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是中國政府近日再次強調的出口戰略——這個指導思想已經提出多年,在近年初級產品市場的跌宕起伏中,在當前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其意義正日益突出。 …
  • 消費狂歡的理性回歸(2021/11/15)
  • 大宗商品傷不起(2014/12/15)
  • 中國評論:建設新農村 需要新思維(2006/02/21)
  • 王瑩:上海角逐全球性「總部中心」(2005/10/30)
  • 中國評論:貿易摩擦與中國的貿易發展策略(2005/09/16)
  • 兩稅合幷擱置是一種作繭自縛行爲(2006/02/27)
  • 李立凡:俄羅斯將利用天然氣出口 主宰世界(2006/02/24)
  • 財經時評:2005中國經濟大看點 (2005/12/29)
  • 王金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勢在必行(2005/11/28)
  • 王建:中國能源結構不能再以煤炭為主(2005/10/24)
  •  商業評論 更多 >> 
    增強中國品牌質量優勢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徵,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衹有加強品牌建設,增強中國品牌的質量優勢,提升中國品牌的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才能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
  • 保護老字號商標需下先手棋(2023/06/04)
  • 細分需求引領兒童用品市場(2023/05/30)
  • 跨部門綜合監管助推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03/01)
  • “BAT”取代“蔚小理”意味著什麼(2023/05/29)
  • 地方品牌应成城市发展重点(2023/05/27)
  • 即時零售駛入快車道(2023/05/23)
  • 加大智能化家居產品供給(2023/05/16)
  • 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2023/05/14)
  • 健康家電消費持續升溫(2023/05/10)
  • 讓小店串起萬家燈火(2023/05/09)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